玉米褐斑病防治管理技术

发布时间:

2022-07-18


近期,黄淮海地区持续降雨,田间处于高温高湿气候,玉米褐斑病偏重发生。玉米褐斑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,通常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危害较重;黄淮海夏玉米区因主栽品种感病,田间菌源增多,致使玉米褐斑病流行,已成为玉米生长中、后期的重要病害,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、叶鞘,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,一般减产10%左右,严重时达30%以上。

在今年玉米播种期,高温干旱,玉米根系活力差,长势较差,加之七月上旬黄淮海地区持续的降雨,很多地块出现严重的洪涝现象,田间湿度大,给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,特别是玉米褐斑病,偏重发生,为害严重,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。

玉米褐斑病发病规律

 

玉米褐斑病发生在玉米叶片、叶鞘、茎秆和苞叶上。叶片上病斑圆形、近圆形或椭圆形,小而隆起,直径仅1毫米左右(发生在中脉上的,直径可达3~5毫米),常密集成行,成片分布。病斑初为黄色,水浸状,后变黄褐色、红褐色至紫褐色。后期病斑破裂,散出黄色粉状物(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)。病叶片可能干枯或纵裂成丝状。 

茎秆多在节间发病,叶鞘上出现较大的紫褐色病斑,边缘较模糊,多个病斑可汇合形成不规则形斑块,严重时,整个叶鞘变紫褐色腐烂。果穗苞叶发病后,症状与叶鞘相似。

玉米褐斑病阴雨天发生较多,气温23℃--30℃最适宜病原体的传播,7~9月份气温高湿度大,再加上降雨频繁,很容易感染病害,尤其密度大、低洼潮湿的田块发病比较重,需更要注意,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或及时防治。

 

玉米褐斑病防治管理方法

 

农业防治:

1、选择优良品种:不同种子对玉米褐斑病的抗性不同,建议在购买玉米种子的时候尽量选用抗褐斑病的种子。

2、科学田间管理:适期播种,并且在玉米播种前进行包衣处理。同时,在播种前进行土地深翻,特别是小麦,秸秆一般带有病原菌一定要深翻处理,才能减少病菌的为害。另外,不要随意加大栽培密度,以提高田间通透性。

3、预防为主:玉米苗期要根据田间长势情况,及时中耕锄草,使玉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。严重干旱时,要及时浇水;雨水多,田间积水时,要及时排涝。并及时中耕放墒,降低田间湿度,改良田间小气候。

 4、专业化机械防治:在对玉米喷药防治时,最好是采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,这样才能降低菌源,防止病害的大爆发,提高防治效果,同时还能降低防治成本。

化学防治:

玉米褐斑病发生高温高湿的环境,防治药剂一定要选择活性高,内吸性强的药剂,在发生田块选用三唑酮类或戊唑醇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。建议使用郑氏化工的维普®45%唑醚·戊唑醇、胜苗®30%苯甲·丙环唑、康必施®17%唑醚·氟环唑、妙铠®48%苯甲·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。由于夏季雨水比较多,喷药6小时内出现降雨,可考虑雨后补喷。